《陕西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解读

相关文件:《陕西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

主持人:

通报议题、解读政策、关注执行。各位好,欢迎来到陕西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的现场,我是惠贝娜。在11年前,也就是2008年的5月12号汶川地震,被称为“国殇”,很多人到现在都记忆犹新,而对“5.12”最好的纪念就是足够认识生命安全之重,并且负重前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陕西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当地震突然来临的时候,我们怎么跟时间赛跑、赢得一线生机,有哪些科学技术能够更好的对抗灾害?首先,让我们欢迎来到现场的解读嘉宾:省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彩云;省司法厅立法三处副处长蔡军;省地震监测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李少睿;省地震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方炜,同时我们还邀请到西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代水平副教授参与点评,欢迎您。今天到场的还有各大新闻媒体记者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欢迎大家。

说到地震的破坏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尤其是在面临重大地震的那种地动山摇、惊心动魄,它不光是感官上的刺激,更多的是带给我们非常深地恐惧,我们来看一个短片。

(短片)

大家能记住的,往往都是一些破坏力极强的大地震,其实在全球各地r 地震每天都在发生,我们陕西也发生过很多重特大的地震灾害。从地理位置来分析的话,我们陕西处在哪个地震带上,方工,您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方炜:

主持人好!大家好!陕西境内涉及到的地震带主要有汾渭地震带、长江中游地震带和鄂尔多斯地震带。关中地区属于汾渭地震带,陕南地区属于长江中游地震带,陕北地区属于鄂尔多斯地震带。其中汾渭地震带历史上地震活动比较活跃,陕南的长江中游地震带和陕北的鄂尔多斯地震带历史地震活动相对比较弱。汾渭地震带是我国地震历史资料记载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地区,曾经发生过严重的地震灾害,比如大家熟知的1556年华县的8级大地震,造成了大约有83万余人伤亡,这是人类历史上已知的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放眼全国来看,我国也是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就发生过多次严重的地震灾害,比如大家熟知的1966年的河北邢台地震,1970年云南通海地震,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和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等等。汶川地震之后国家把每年的5月12号确定为全国的"防灾减灾日",定期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宣传和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的能力,增强各级综合减灾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对于地震灾害的损失来说,影响它的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震级,二是地震所发生的位置,三是地震震区的建筑的抗震设防程度。从我们上面提到的几个地震来说,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震级比较巨大,发生在经济、人口密集的地区。另外,震区的建筑物质量普遍较差,或者说是不设防,所以才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灾害的风险无处不在,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抱有侥幸的心理,防患于未然才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最有效的途径,谢谢。

主持人:

谢谢您,5月12号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5.12”地震当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当时我省地震局的专家也深入一线抗震救灾,我们来听听他们的经历。

(短片)

说到地震的出场方式有点像小孩子打架,瞬间爆发下手没轻没重,而当我们获得确切消息的时候已经措手不及了,比如说我们想了解明天的天气会收看天气预报,有什么办法能让地震也提前报个信儿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

(短片)

我记得汶川地震发生后不久,当时余震不断,所以很多人会在家里倒放一个酒瓶,酒瓶倒了撒腿就跑,当时民间还流传着很多类似于这样预测地震的土办法,那据说现在的地震预警就明显靠谱多了,请李副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

李少睿:

你刚才说的地震预警肯定要比倒放啤酒瓶那个方法靠谱,倒放啤酒瓶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啤酒瓶能倒,肯定是地震波已经波及了;再一个是啤酒瓶倒受外界其他因素影响较多,比如风吹也会倒。下面我大概把地震监测的情况介绍一下:我们从地震监测到预警信息的发布大致的过程是这样的,地震台站监测到地震信息,我们接收到地震信息以后,通过通信专线,实时的汇集到省地震预警中心,由数据处理系统时实的快速估算地震参数,并预测对周邻地区的影响,同时通过我们的地震预警服务系统把这一个预警信息发送出去,这个过程涉及到五大技术系统里面的台站观测系统、通讯网络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以及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还有一个系统是技术支撑与保障,这是四大系统能够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保障。

地震预警依托的是高密度的台站和时实通讯技术以及高新计算机技术。台站越密,我们的目标地离震中越远,预警时间就越长。当然地震预警是有盲区的,一般来说,我们首个地震台站如果记录到这个地震信息3—10秒钟它就可以发出地震预警信息,当然离震中越远,它的预警时间就越长了。如福建地震预警系统现在作为试点已经向社会公众提供预警服务,2018年2月4号台湾花莲的6.4级地震中,它就提前了75秒向试点用户发送了地震预警信息,谢谢。

主持人:

谢谢您,也就是说,从准确性和时效性来说,地震预警优势非常明显,关键问题来了,怎么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这些信息呢?请王副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

王彩云:

地震预警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时地发布。对于公众个人来说可以通过手机APP、广播、电视、网络和新媒体来获取;对于政府工作部门来说可以通过专用终端来获取;对于企业来说它可以通过专用数据接口来获取。《陕西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就规定水库、油田、矿山、石油化工、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生命线工程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工程,应当建立地震预警信息的自动接收和应急处置系统,也可以根据需要建设专用的地震预警系统。

主持人:

好的,谢谢您。说到地震预警工作就像是给地球把脉,地壳稍有动静,就会去捕捉来自地下的信号,估计很多人跟我有同样的好奇,这个幕后操手到底是谁呢?我们先来去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

(短片)

当亲眼看到了这样的流程之后,之前认为不可控的地震好像也没有那么恐怖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因为地震的预警信息一旦发布一定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那我们怎么保证这个信息及时准确并且误差小呢?请李副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

李少睿:

地震预警是一个逐步修正的过程,是多次警报的过程,越往后,它的结果越准确。比如首报信息,它的位置和时间一般来说偏差比较小,但是它的震级有时候偏差就比较大。以2011年3月11号日本9.0级大地震为例,日本地震预警系统,它的首报震级只有4.3级,第四报震级是7.2级。

我们要保证我们的预警信息快速、可靠,我想要做到下面几点:第一就是我们要建设密集的地震台站,我们的台间距目前一般是8-12km左右;第二是建设高性能的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系统,第三就是研发、推广使用手机App软件、PC接收软件以及专用的接收终端;第四就是要实现海量数据的秒级发送和接收;第五就是行业用户、企业用户按要求,安装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系统和应急处置装置。

主持人:

好的,谢谢您,大家都知道日本因为地震频发地震多发,所以相关的技术是比较先进和全面的,我国即将建成的地震预警系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如果说放眼全球我们大概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呢?方工。

方炜:

与日本、墨西哥、美国等国家技术相比的话,我国的地震预警工作起步比较晚,我们在2009年开展地震预警工程的预研究,先后在福建、首都圈、兰州、川滇等地区开展地震预警工程试验研究。我们建成了铁路地震预警试验示范系统,先后在福厦线、成灌线项目当中进行示范应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高速铁路预警技术的国家。这些重要的技术成果,都将在今后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当中得到应用。

与日本等先进技术国家相比,我国的地震预警技术与他们在信息处理和算法上没有根本的区别,我们采用的是相似的技术和方法,地震预警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地震预警的台站的分布和密度,与日本等技术先进的国家相比,在近似的台站分布的情况下,我们的地震预警水平与他们是相当的。

主持人:

好的,谢谢您。技术前进一小步,生命安全一大步,那如果想让我们的技术更加的先进,像日本、美国这些地震预警先进技术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请李副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相关的经典案例。

李少睿:

关于地震预警应用,日本、美国、墨西哥等国家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经向公众提供预警服务。2017年9月8号墨西哥沿岸近海的8.2级地震,墨西哥地震预警系统在强烈震动到达墨西哥城约2分钟就发出了公众预警,2011年3月11号日本的9.0级大地震,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向宫城、岩手、福岛等震感强烈地区的公众提前数秒到数十秒发送了预警信息,东北新干线上27列高速运行的列车收到预警信息,及时采取紧急停车措施,避免了列车出轨和重大人员伤亡。

主持人:

好的,谢谢您。有研究表明,地震预警时间如果是3秒,能使伤亡率减少14%,如果是10秒,能减少39%,如果是60秒,能减少95%,那如果说地震预警信息一旦真的发布,怎么做才是有效的逃生方式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

(短片)

看了短片之后我想问问方工程师,比如说就在我们今天的会场、或者在家里正看电视,这时候地震来了,我们该躲还是跑呢?待在什么地方才最安全呢?

方炜:

对于地震的应急避险,一般来说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震时就近避震,震后要迅速撤离。所谓的就近避震,如果你感受到地震波的时候,如果你是在平房或者说在楼房一层的话,你可以尽快跑到室外空旷的地方,但是你如果是在二层或者二层以上的话,你跑是来不及的,这时候就应该就近躲避,如果你是处在家里面,可以就近躲进厨房、卫生间等开间比较小的地方,或者说躲在远离窗户的承重墙的内侧,在躲避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如果说你是在上课或者在工作的时候有桌椅的话,可以用桌子遮挡自己头部,在遮挡的时候要降低自己的重心,用手紧紧抓住桌子的腿部,让自己的身体和桌子一块移动,让桌子始终挡在头顶的上方才能起到保护的作用。做好这些应急避险的措施之后,静等地震波的过去,在地震波消失之后迅速地撤离到室外,这就是地震应急避险的一般基本要领。

主持人:

那室内环境还相对比较简单,比如说我们在地铁、高铁等一些空间相对狭小又密闭的地方,或者说是在一些大型的工程,比方说天然气站之类的,怎么来及时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并且要启动应急处置系统?

方炜:

我们在紧急避险的时候,如果我们是在地铁等空间比较狭小人员比较密集的区域,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做到:首先是听从乘务人员或者工作人员的安排;另外,就是要做到有序疏散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我们建设地震预警系统能够为高速铁路、核电站和油气管线等重大的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形成跨行业的地震紧急联动处置能力,在减轻地震次生灾害和减少地震经济损失方面能够起到重大的作用。如何保证在这些地区能够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呢?我们一方面要在这些重点的区域安装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终端,使其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及时接收信息,另一方面要建设地震应急联动处置系统,一旦发生地震就能够及时采取响应行动,以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主持人:

谢谢您。还有一些重点的场所人员比较密集,对地震避险的考验更大,比方说学校、医院、商场等等,这些地方有没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呢?

方炜:

就像主持人所说的,针对这些区域,我们地震预警工程在规划的时候就考虑到这些,主要做了这些工作:一是在人员比较密集的商场、学校和重点的公共场所安装地震预警信息的接收终端,一旦发生地震就能够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为广大的中小学生、公众能够赢得避险和逃生的时间。二是提高这类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使其抵御破坏性地震的破坏。三是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使公众能够熟悉和掌握应急避险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和逃生技能,一旦他们接收到预警信息的话,可以快速采取有效的避震措施,从而减轻人员的伤亡。

主持人:

好的,谢谢您王副局长。我们还想知道,在地震预警系统建成之后,如何最大化的发挥作用,有哪些措施可以保障它发挥作用?

王彩云:

发挥地震预警作用的关键是快速响应地震预警信息,科学的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作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来说,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以后,应当根据地震应急预案组织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应当快速组织人员疏散;作为水库、高速铁路、生命线工程来说,接收到预警信息后应当根据系统的特点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作为公众个人来说,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可根据个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因地制宜的采取应急避险措施。这也需要我们媒体朋友广泛地宣传地震预警知识,我们地震部门也希望跟媒体单位加强合作,共同开展地震预警和应急处置的公益宣传工作。

主持人:

好的,谢谢您。当地震来敲门,最后能化险为夷并且平安度过的往往是靠日常避险知识的积累,而日本在地震逃生方面就有非常多的宝贵的经验,方工,有哪些是我们迫切需要学习并且实施的?

方炜: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日本政府、企业和民众都十分重视地震的应急教育和防灾演练。为了提升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日本政府在1960年将9月1号确定为全国的防灾日,并且把9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作为全国的防灾周,在此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和防灾教育。日本政府也重视从中小学开始提升公民的防灾意识,另外日本的媒体,比如说报纸、电视也会不定期宣传防灾减灾的知识。日本民众也十分注重住宅的防震性能,比方说家里面的柜子一般都紧紧固定在墙壁上面,家庭一般都备有防灾减灾包,防灾减灾包里面备有充足的食物和一些求生的用品。另外,日本的学校和企业也会不定期的开展应急演练,在演练的过程当中公众也会积极参与,他们会根据地震可能发生的不同情景去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和设计操作性极强的逃生路线,这些都在他们应急过程当中得到了应用。可以这么说,日本公众的防灾意识已经深入到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主持人:

谢谢您,听您这样一讲,我们也需要这种从小就开始的全民教育,让防灾意识深入人心,陕西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有没有准备过应急救生包呢?来看一个短片。

(短片)

那这个应急救生包里头该装些什么东西,怎么用呢?下面让我们有请省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中心杨帆工程师给我们演示一下。

杨帆:

谢谢大家,谢谢主持人,我是来自省地震局宣教中心的工程师杨帆。关于地震应急包,大家其实并不陌生,它可以在地震来临时为我们做好安全防护和自救互救提供帮助,同时如果我们被困的时候,也能为我们在等待救援的时候争取必要的时间,也可以为灾后的生活提供一些基本的保障。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手中的这款地震应急包的一些物品。

首先向大家介绍的是这一款应急手电筒,这款应急手电筒除了照明的功能,还可以进行充电,同时可以发出警报,这个手电筒内制了一个小小的收音机,打开它方便我们在地震发生后及时收听救援信息,给这款应急手电筒充电除了常规的USB充电口,还可以通过手摇的方式进行充电,非常方便。其次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款应急包当中常备的药品,在我手中是一个小小的应急急救包,虽然它很小,但是功能很强大,这款急救包中包括了很多的急救物品,比如说三角绷带、冰袋、酒精消毒贴等这样的急救药品,可以帮助我们在地震之后受伤的话满足止血、包扎、固定和伤口处理的救急需要。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一些我们平时必备的一些药品,比如说治疗感冒、发烧、肠胃病的一些药品。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款应急包当中其他的必备品,比如防尘口罩、保温毯,还有耐磨手套,应急雨衣,求生的口哨,地震之后我们如果被困的时候可以利用它发出声音,帮助救援人员快速定位我们受困的位置。

除了以上的必备品之后,我们还要为我们的家人增添必备的衣物,特别是如果有老人、孩子,或者是宠物的话也要带上他们所需要的物品。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在应急包中装好我们定量的水和食物,根据家庭成员的数量来做好准备,同时做好随时地更新。除了这些药品之外,我们还要准备一些必要的现金,当地震发生后我们的银行系统或者自助取款机会出现故障,这样用现金可以方便使用。还有我们一定要做好信用证明,比如身份证明,保险这些必要原件的复印和备份。

最后提醒大家一点,把应急包一定要放在家中或者车中,随手可以取得的位置,这样在地震来临时我们可以方便及时地使用。这一周“5.12”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省地震局也为大家准备了非常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防灾减灾离我们的生活其实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平时做好必要的准备,做到未雨绸缪,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就能有效的应对灾害,谢谢大家。

主持人:

好,谢谢您,请坐。介绍得非常详细,谢谢您。如果家里没有准备应急救生包的赶紧备齐了,关键时刻能保命,所以你看广而告之的宣传多么重要,说到宣传我们陕西有哪些办法可以加大地震科普宣传的力度呢?方工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方炜:

发挥地震预警作用的关键是做好地震预警知识的宣传和接受到预警信息后的应急处置。我们制定的地震预警管理办法对地震预警知识的宣传和地震应急演练作出了重点规定。我们建立的地震预警系统,一方面可以为油气管线、高速铁路等重大工程发挥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地震紧急预警系统可以为公众提供预警信息。要做好地震科普的宣传,重点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丰富地震宣传的科普产品,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创作适合不同群体的地震科普宣传的产品。二是要加强地震科普宣传的阵地建设,为公众学习提供场地。三是要利用"5.12""7.28""科技之春"等重点时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地震科普活动。比如利用各地电影院线播放防震减灾影片和科普宣传片,开展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结合综合减灾社区建设,推进防震减灾知识进社区进家庭,另外推进企业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并且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四是要完善开放合作、资源共享的地震科普宣传工作机制,真正形成政府推进、企业和部门协作、社会公众参与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的格局。

主持人:

好的谢谢您。接下来这个问题交给蔡军副处长,我发现在《地震预警管理办法》当中,要求系统要统一规划、信息要统一发布,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什么呢?

蔡军:

在省政府217号令,也就是《陕西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当中,规定了两个统一,这是两个核心问题。为什么要规定两个统一呢?一个就是在《办法》第9条规定统一规划建设,由省地震主管部门对地震预警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第二个在14条规定,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由省地震预警工作管理部门进行统一发布地震预警信息,这就是《办法》当中的两统一,这个也是《办法》的一个重要特色。我们为什么这样规定?一个是我省的地震预警系统规划建设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国家的一个子系统,它必须与国家的系统进行有效地对接才能实现其功能。第二是在规划建设当中涉及到建设标准、重复建设问题,可以把这些问题规避掉,所以我们在《办法》中规定,由省地震工作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设区的市、县(市、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第二个问题是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这也是一个关键,必须由省地震工作管理部门通过省地震预警系统进行统一发布,因为我们知道地震预警信息是一个极其严肃的、具有社会公信力的一种行政行为,如果说这个信息随意播发,极可能造成漏报、误报、错报、迟报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可能会引起社会的恐慌,或者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所以我们在这点上就规定,地震预警信息由省地震工作管理部门通过省地震预警系统统一发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这样就形成了地震预警信息的严肃性、公信力,也便于我们在社会管理方面,对地震预警信息形成统一管理。

主持人:

好,谢谢您。我们还了解到陕西是全国第5个完成地震预警管理立法的省份,我想请教一下代水平副教授,您对管理办法怎么来评价?

代水平:

谢谢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咱们陕西是继福建、云南、甘肃、辽宁四个省份之后第5个出台《地震预警管理办法》的,从这个文本来看它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体现了国家对于防灾减灾救灾机制体制改革的要求,防灾减灾最核心的就是要明确政府各级部门的职责,陕西的这个办法对各级政府部门在地震预警系统建设管理当中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而且分工也比较合理。二是强化对于风险防控和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前面几位也谈到了,咱们这个《办法》要求铁路、油田、矿产等重要的工程设施,以及商场、学校、医院等大型的人员密集的场所应当建立地震预警的自动接收和信息管理系统,而且我们知道法律上必须要建设,这个给防灾救灾以及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相关地震预警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依据。三是凸显了地震预警系统建设的专业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从相关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后续的管理运营都有一个统一的要求,这样的话既能有效避免重复建设,也能达到技术统一化的要求,也能够和国家的系统进行有效的对接。总体来看,咱们陕西出台这个办法体现了地方立法的“有特色、可操作、不抵触”这样一个地方立法的原则,谢谢。

主持人:

那《地震预警管理办法》在下一步具体落实的过程当中您有哪些担忧,能不能给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代水平:

我想任何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有这样几点必须要做到,第一是广泛的宣传,人们只有知法、懂法,才能更好的遵守法律,我想在宣传的方式上,我们对《地震预警管理办法》应该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从宣传对象来讲,既要对广大公众进行普遍性、一般性的宣传,还要针对刚才提到的这些重点的单位,比如说学校、医院、矿山、油田等这样的重点单位进行重点宣传,宣传内容上面我想还应该结合相关上位法,比如《防震减灾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结合上位法进行全面的宣传。第二要严格执法,因为我们的《地震预警管理办法》里面有相当多的法律责任条款,不管是建设也好、规划也好,还是后续的管理信息的发布,如果有违反该办法的,我们必须要严肃的追责,通过严格执法严肃追责来保证该办法的有效实施,谢谢。

主持人:

好的,谢谢您。今天的解读环节先到这里,接下来是互动环节,哪位朋友对地震预警管理办法还有疑问,可以举手示意。来,第一位朋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你好,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想请问一下王副局长,咱们陕西省的地震预警系统到2022年才能建成试运行,那么为什么提前这么长时间出台这个《办法》?

王彩云:

好的,谢谢。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建设项目是国家的重点工程,陕西作为建设区域之一,正在按照国家的统一安排部署全力推进当中。作为全国第5个地震预警立法的省份来说,制定这个管理办法我们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个考虑,地震预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减灾实效的高科技的技术手段,也是近几年广受社会关注的、需求迫切的民生安全的工程,所以我们制定《陕西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是将立法工作与工程实施同步启动,目的是保证我们这个工程实施在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框架下统筹推进,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考虑,地震预警是一项复杂的公共服务系统,我们要综合考虑到科技、民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所以制定《陕西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我们规范了预警建设的规划布局、建设运行、服务管理等内容,也是避免因重复建设、标准不统一造成的浪费。

第三点考虑,也是我们省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规范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避免信息发布不当造成社会风险,谢谢您。

主持人:

谢谢您,请第二位朋友。

西部网记者:

您好,我是西部网记者,我想问一下李副主任,国家和我省的地震预警系统建设都已经启动,到目前工程进展的情况如何?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

李少睿:

关于地震预警工程的预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前面方工已经做了介绍,这个方面我不再赘述。2018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项目建设是5年,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陕西子项目涉及华北、南北地震带两个重点预警区,我省主要包括关中地区,陕南西部的宁强、略阳,陕北的定边,预警区面积约7万平方千米,同时项目新建改建地震台站是686个,其中基准站67个,基本站134个,一般站485个,台间距基本上就是11公里左右。这个项目建成以后,我们的预警区内将形成完善的地震预警能力和基于乡镇实测值的烈度速报能力,目前我这个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地震台站土建工程的实施等工作,谢谢。

主持人:

谢谢您,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还有最后一个提问的机会,请第三位朋友。

三秦都市报记者:

您好,我是三秦都市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下蔡副处长,我们关注到《陕西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对违反规定的诸多行为比如擅自发布地震预警信息等,都做出了详细的处罚规定,这样的规定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蔡军:

谢谢你。我们说法律责任是一项制度能得到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我们有一句话说“徒法不足以自行”,实际上刚才代副教授也说了,在我们这个办法当中一共31条,其中7条设定了法律责任,也就是约1/4的篇幅都在法律责任的设定上,这些责任的设定也就是为了保证我们这个《办法》在后续能得到依法有效的贯彻实施。其中我们在法律责任设定方面对设施的建设与管理运行包括信息发布,以及预警机制的建设等等,包括一些政府部门和一些企业单位都设定了一定的法律责任,所以我们在这个《办法》当中就加大了法律责任的设定。通过《办法》的实施,希望我们社会公众都能依法有序规范的开展地震预警活动,包括我们各级社会组织,保证按照我们制度规定有序开展我们的地震灾害的防御工作。谢谢大家。

主持人:

好的,谢谢您。虽然地震是一匹不受控的野马,但是《地震预警管理办法》它拉长了地震从发现到发生的距离,并且依托法律和硬核科技全面领跑,从而让我们更有信心在灾难面前和时间赛跑。

感谢几位的深入解读,谢谢现场朋友积极参与,我们这一期的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到这儿就全部结束了,如果您对吹风会的内容还有疑问,请跟省地震局取得联系,如果您对吹风会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感兴趣的议题,可以通过陕西发布的官方微博微信和省政府门户网站给我们留言。感谢大家,下期再见。

相关文件
相关文章